FindingNemoWallpaper800.jpg  



深海魚富含Omega-3,那為何養殖魚或淺海魚沒有呢 ? 人吃魚,魚吃些什麼 ? 吃小魚為何比吃大魚好 ? 大魚為何會有重金屬殘留 ? 現採蔬果最新鮮,所以魚也要吃新鮮 ? 

我們的餐桌上總少不了各式魚類料理,尤其台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國家,豐富多樣的魚獲更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,可是各位讀者你對餐桌上的魚了解有多少呢 ? 哪些人在吃魚時要特別注意呢 ? 就讓青野裕幸與桑嶋幹所著的《逛超級市場學生物》帶領各位一起逛超市學生物吧。

在閱讀以下小編為各位節錄內容前,請各位讀者先想像自己正在生鮮超市的鮮魚櫃位前,挑選一條晚餐給全家人吃的魚,或是正坐在日本料理店的吧台前準備享用前方冰櫃中的鮪魚沙西米...。

那麼,首先就讓我們來看看甚麼叫做「深海魚」 

什麼叫做深海魚

在海裡,超過200公尺以上的深度就稱作「深海」,那是一個陽光照射不到、完全漆黑的世界。而棲息在這片海域的魚類就叫做深海魚。深海魚並不是指棲息在深海的魚類,而是能夠在淺海、深海生活的魚類都可以叫做「深海魚」。

在海中深度每超過10公尺,每一平方公分的面積就會有一公斤壓力,換算起來,在水深1000公尺的地方,每平方公分的壓力就會高達100公斤以上,在這樣的高水壓下,為何深海魚不會被壓扁呢 ? 

這是因為深海魚類身體內充滿了水跟油脂,並沒有氣體,所以在深海裡受到水壓的影響並不大。另外,棲息在淺海的魚類,是藉由魚膘裡的氣體來調節自身的浮力,可是棲息在深海裡的魚,魚膘裡充滿比重比水還要輕的油脂,所以不會被水壓扁。<--(這就是演化的最佳實例啊。)

魚肉很營養,但有些魚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天天吃

全世界每年消耗的鮪魚量一直在增加,1975年時,一年間消耗90萬公噸,可是到了2000年時,消耗量卻增加到190萬公噸。其中的三分之ㄧ約63萬公噸是由日本人消費掉的,主要是做成生魚片被吃掉,日本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大的鮪魚消費國了。<--(每次在日本的美食節目上看到鮪魚,都覺得好美味。鮪魚全身上下都好吃,日本人吃的鮪魚很多都是台灣漁民捕獲的)

鮪魚一週只能吃ㄧ次

日本厚生勞働省在2003年6月發表了「攝食含有水銀的魚蝦貝類時須注意事項」的報告,呼籲孕婦或是有可能懷孕的婦女要注意日常魚蝦貝類的攝取量,這份報告在2004年做了修正,追加了鮪魚等的項目,總結成下表。按照表上的限制,鮪魚一週只能吃ㄧ次。

孕婦需注意攝取量的魚蝦貝類與攝取量 :

次數 種類
一週2次以下 赤鯮、黑鱸魚、旗魚、石狗公、南方黑鮪、大青鯊 (肉質部分)
一週1次以下 金線鯛、劍魚、黑鮪魚、大目鮪、龍螺


水銀的化合物,大致可以分為無機水銀與甲基汞 (methylmercury) 兩類的化合物。有機水銀的毒性較無機水銀強,特別是會引起中樞神經障礙的甲基汞的毒性十分地強。一旦中毒,便無法自由活動手腳,言語也會發生困難,嚴重的話甚至會死亡。1950年代,日本熊本地區發生的水俣<--(有讀者知道這個字怎麼唸嗎 ?小編只能從word裡的符號找到這個字。)病公害,就是因為化學工廠所排放的廢水裡頭含有甲基汞所造成的。

鮪魚身上怎麼會含有水銀呢 ?

存在於自然界的無機水銀,則會經由微生物的作用,而轉變成有機水銀。像甲基汞這樣的有機水銀,很容易就積存在生物體內,無法排出。從小型魚到鮪魚或鯊魚等的大型魚或是海豚、鯨魚般的海洋哺乳類,再這樣一個食物鏈的相連關係下,有機水銀會慢慢地被濃縮在身體裡。而愈靠近食物鏈頂端的生物,體內的水銀含量就會愈高。

因為在魚蝦貝類體內的有機水銀含量並不高,所以對小朋友、一般成人並沒有很大的影響,可是經由研究指出,有機水銀會對懷孕中的胎兒有不好的影響,所以懷孕的孕婦必須要控制含有有機水銀的魚蝦貝類的攝取量。<--(成人有成熟的代謝機制可以將重金屬排出,但嬰兒與孩童就不一樣了,媽媽與準媽媽們,不管是吃魚還是食用魚油一定要特別注意重金屬殘留問題喔。)

大魚是食物鏈的頂層,食物鏈又是什麼 ?

其實在海裡主要的養分是植物性浮游生物。這些浮游生物漂浮在陽光照射得到的海域,以光合作用製造出有機質 (養分)。因為植物性浮游生物可以靠分裂來大量繁殖,所以他們就像海裡的熱帶雨林,生產出許多的食物來。

靠吃植物性浮游生物的是動物性浮游生物,而沙丁魚等小型魚吃下動物性浮游生物,小型魚又被中型魚吃掉,中型魚最後被鯊魚、虎鯨等的大型海洋哺乳動物吃掉,這樣吃與被吃得關連,就像鎖鏈一樣環環相扣,所以這樣的關係又稱為食物鏈。<--(下班時間擠得要命的公車,我們會說擠沙丁魚,您知道是為什麼嗎 ? 這是因為像沙丁魚這樣的小魚,如果一隻孤零零地在大海裡游,一定馬上就會被大魚吃掉的,所以沙丁魚為了自保,就會集體行動,一大群沙丁魚聚在一起,猛一看就像條大魚,可以輕易騙過掠食者,當然,沙丁魚的招數不只這樣,沙丁魚的背部是深藍色的,腹部則是白色,當牠們游到接近海面時,由於跟天空顏色相近,很容易騙過在上方盤旋的海鳥,白色的腹部則是因為由海裡往上看,海面是一閃一閃的,如果有潛水經驗的人就會知道,這時他們的腹部看起來就是最不起眼的顏色了。)


魚蝦貝類是重要的營養來源,不要因噎廢食

因為魚蝦貝類含有豐富的養分,所以在懷孕中而完全不攝取魚蝦貝類食物也是不對的。魚蝦貝類含有大量的良性蛋白質與脂肪,還有能預防生活習慣病(成人病)的牛磺酸 (taurine)、EPA、蝦紅素 (astaxanthin),以及影響腦部、神經發育的DHA。如果擔心有不良影響,可以考慮在均衡營養的狀況下,攝取小型魚類。<--(也許有人會說 : 為了安全起見,懷孕的媽媽們還是不要吃魚吧 !,這樣就因小失大了,因為魚含有許多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成分,為了寶寶健康,媽媽千萬不能放棄吃魚,若有重金屬殘留的疑慮,不妨以無重金屬殘留的魚油製劑代替。)

魚蝦貝類的營養成分 :

EPA (二十碳五烯酸)

DHA (二十二碳六烯酸)

沙丁魚、鯖魚、竹筴魚、秋刀魚、鮪魚
牛磺酸 (Taurine) 章魚、烏賊、貝類、蝦子、螃蟹
蝦紅素 (Astaxanthin) 鮭魚、鮭魚卵、鯛魚、蝦子

現宰鮮魚最好吃 ? 那可不一定

一般來說,身體愈小,死後僵直發生得愈快,僵直時間也愈短。我們平常吃的魚因為體積比較小,所以僵直時間都很短暫,例如,鲆魚在死亡後三小時就會開始僵直,72小時之後就會開始變軟。

像鲆魚等白肉魚,因為牠們的肌肉組織比較柔軟,所以在僵直時肉質比較有嚼勁,反而是好吃的時機。我們所說的鮮魚,就是正處在死後僵直狀態下的魚,一旦過了僵直期間,魚肉裡分解蛋白質的酵素就會開始發生作用,魚肉就會逐漸發臭、腐敗。在日本料理店吃到的生魚片,之所以都是冰的或是下面鋪滿碎冰,就是為了要抑制酵素的活動,延長僵直的時間。

另一方面,像鮪魚等大型的魚類,因為肌肉比較硬,在過了死後僵直的10天之後再吃,才是最好吃的時機。<--(新鮮生魚片好吃美味,不過他可不是現宰,生吃海鮮一定得先冰透再解凍,才能真的殺死細菌跟寄生蟲喔。)

以上就是《逛超級市場學生物》書中有關魚類的小常識,提供給各位做參考,家裡有小孩的朋友們,下次帶著小朋友逛市場時,不妨藉機先考考小朋友,再賣個關子解答,相信馬上就會得到小孩崇拜的眼光的。



arrow
arrow

    小飛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