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82916228163_2.jpg  

 

糖尿病算是古老的疾病,早在一、兩千年前,古希臘人就已經知道糖尿病,並清楚知道口渴、飢餓與多尿是明顯的病徵,而古印度人還會利用螞蟻,看看螞蟻是否會被病患的尿液吸引,藉此判別糖尿病。現在大多數的人都知道,糖尿病是由於血液裡的糖分過高,檢測糖尿病最精準的方法就是驗血糖,驗血前保持空腹,驗出來正常的血糖值為每100CC血液中含有70-100mg的糖。糖尿病的可怕在於它會引發身體各式各樣難纏的疾病,這種慢性疾病即使接受治療也無法完全痊癒,若控制不好,則會引發各種併發症。糖尿病除遺傳外,飲食習慣也是很大的關鍵。在認識這個難纏的疾病之前,先讓小編為大家介紹血糖的產生以及一個大家比較陌生的名詞 : 胰島抗阻

血糖如何產生

當你吃完一餐飯時,食物裡的養分就會經過消化轉變成血糖(insulin)送到血液中,這時體內的血糖就會開始上升,當血糖過高時,胰臟會分泌胰島素進入血液中,胰島素會發出信號通知肌肉細胞將多餘的葡萄糖消耗掉,或是將血糖轉換成肝醣(glycogen),儲存在肝臟和肌肉裡。如果幾個小時未進食,這時血糖會開始下降,為了維持體內平衡,胰臟會釋放出另一種對應的荷爾蒙,叫做升糖素(glucagon),升糖素會將肝醣(或蛋白質)再轉變回葡萄糖,送回血液中,如果身體運作一切正常,胰臟就會在正確的時間製造剛好足夠的荷爾蒙,讓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內。

胰島抗阻

當這個新陳代謝系統運作出現故障時,也就是肌肉細胞不再對胰島素做出適當的回應。當正常數量的荷爾蒙仍無法降低血糖值,也就是肌肉細胞抗拒荷爾蒙信號,這時胰臟感覺到血糖值還是很高,於是釋放更多的胰島素,當肌肉細胞開始回應時,卻造成過多的荷爾蒙一起作用,這時體內的胰島素濃度就會高的不得了。

糖尿病的症狀

疲倦

糖原是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,如果大部分的糖原沒有存在肝臟或肌肉裡,而是留在血液裡,當人體需要能量時,就必須靠消耗脂肪來應付,但脂肪轉化為能量的效率較低,而且反應也較慢,所以病人的體力就會衰退,容易感到疲倦。

口渴與頻尿

當血液中糖份持續增加,尿液中的糖份也會跟著增加,這時,為了稀釋尿液中的糖濃度,腎臟就必須分泌更多的水來淡化尿液中的糖,這時病患就會開始感到頻尿,而且口渴。

體重下降

因為體內額外熱能的消耗,必須多進食來補充能量,這時病患就會感到飢餓,吃得多但體重卻持續下降。

腎功能、血管及其他病變

由於腎臟為了稀釋糖分過度運作,長期下來腎功能會受損,而血液中的糖份過高,會讓血管阻塞及硬化,引發心血管疾病,硬化的血管會讓視網膜的微血管無法正常供給養分,損害視力,同時,血液中的糖份也會影響白血球的功能,身體抵擋發炎的的能力就會衰退,一旦有傷口就很難癒合。

糖尿病的類型

第一型糖尿病

第一型糖尿病又稱作「幼年型糖尿病」或「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(insulin-dependent diabetes)」,這是指身體停止製造胰島素,所以無法處理血糖所導致的糖尿病。在台灣,第一型糖尿病約佔所有糖尿病的2~4%,通常從童年或青少年時期就開始發病,但也可能在任何年紀發病。這類糖尿病患者通常與我們所聯想到的「肥胖」沒什麼關係,大部分的患者都很消瘦。第一型糖尿病的確切發病原因現在還不清楚,但家族病史和環境刺激因子,如B型柯沙奇病毒(Coxsackie B virus),在人體的「自體免疫」中扮演了某種角色。這類糖尿病患終生都必須仰類胰島素注射來維持血糖值正常。

第二型糖尿病

第二型糖尿病是指身體雖能製造胰島素,但不是量不夠,就是無法被身體善加利用。這是因為就是因為胰島抗阻使然。第二型糖尿病佔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95%,通常在40歲以後發病,所以也稱「成年型糖尿病」。不過,近年來由於飲食習慣的大幅改變,第二型糖尿病罹患年齡迅速下降,連兒童也有不少病例。第二型糖尿病可透過適當的運動、飲食和藥物來控制。患者若能確實遵照計畫,就能將血糖值控制在接近正常值的範圍。第二型糖尿病的症狀與第一型十分相似,但前者通常發展較慢,患者可能經過數月或數年都沒有發現自己罹病。定期檢查血糖可以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以預防嚴重的併發症。

妊娠糖尿病

妊娠糖尿病是一種發生在懷孕期間的糖尿病,通常在嬰兒出生後就會消失。台灣的發生率為5.7%,通常在孕期第2428週時可以檢測出來,患者在懷孕期間就應嚴密的控制血糖,以預防媽媽和寶寶發生問題。妊娠糖尿病可透過飲食計畫和運動予以治療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有40-60%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婦女會在往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。

其他類型糖尿病

除了上述三種糖尿病類型外,有些因素也會導致糖尿病發生。如 : 

藥物或化學物品引發

胰臟疾病:如慢性胰臟炎、胰臟切除

內分泌疾病:如皮質類固醇過多、生長激素過多

胰島素受體異常

某些基因症候群

糖尿病的高風險群

BMI超過27

腰圍與臀圍比例大於0.8

空腹血糖指數超過126 mg/dl

有糖尿病家族史

年邁的長者

當您是以上的族群時,就要特別注意自己是不是有所謂的三多(吃多、喝多、尿多)症狀、容易疲倦、體重下降、小腿容易抽筋,手腳末梢麻木、刺痛有灼熱感,或是泌尿道、陰道、皮膚、口腔或呼吸道老是反覆感染,如果有以上症狀,要儘速就醫檢查,千萬不能拖。


糖尿病的麻煩在於它會併發全身性的疾病,除了慢性併發症外,還有急性併發症 -- 高血糖症及低血糖症的風險,要能有效控制,病患必須在飲食及生活習慣上嚴格遵守 DOs&DON'Ts。除了用藥及定及檢查外,下一篇,小編要為各位讀者介紹糖尿病患應遵循的飲食規範,還有哪些食物與不良的生活習關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,敬請期待喔。


arrow
arrow

    小飛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