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f_3897726_1.jpg  

 

藥物進入人體後會經過四的階段的作用歷程,達到緩解症狀、治療疾病的使命,然後再經由人體的代謝機制排出體外。為了讓藥物圓滿達成使命,您知道何時吃藥才是最正確的嗎 ? 藥物的副作用很多,藥物可能治療了疾病卻又帶來副作用的困擾,該怎樣才能將藥物的「外部性」降低呢 ? 吃藥可不是各位想得這麼簡單,開水加上藥丸一吞進肚子裡就除百病,要讓藥物發揮最大的效率,首先您得先了解吃藥的天時、地利與人和。以下部分內容小編仍然為各位讀者節錄了生田哲博士所著的《圖解藥理學入門》一書的部分章節,大家參考看看喔。

吃藥的時機

吃藥的時間一般分成「飯前」、「飯後」、「兩餐之間」、「睡前」等,通常處方簽上會寫著「一天三次、飯後服用」等說明,這是因為人每天都要吃飯,所以指定飯後吃較不容易忘記。通常藥物都是一天吃三次。

空腹時喝酒特別容易醉。小腸的吸收能力比胃強,不僅對藥物和食物,連酒精也是如此,當酒精直接通過空空的胃來到小腸,很快就會快速吸收,自然馬上就醉。

藥物和酒精一樣,如果空腹吃,吸收效果最好,但是醫師並不會建議空腹吃藥,因為空腹時藥物會直接接觸胃壁,可能會造成傷害。通常吃藥最好是飯後30分鐘再吃,這時胃中還剩下一些食物,既可以保護胃壁,又能讓藥物以適當速度進入小腸進行吸收。

藥物從胃排出到小腸的時間稱為「胃內容排出時間」,這段時間越短,代表藥物被小腸吸收越快。如果胃內容排出時間越長,藥物越容易被胃酸分解,因此被小腸吸收的量也會減少。像青黴素G (benzylpenicilin)、立汎黴素、西華克樂 (cefactor)等抗生素就是這種情形。

至於一定要在飯前攝取才有效果的藥物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治療糖尿病所用的伏格列波糖 (voglibose)、醣祿(acarbose)、米格列醇 (miglitol)..等alpha 葡萄糖苷酶(glucosidase) 抑制劑。alpha葡萄糖苷酶可以將人體內雙糖分解為葡萄糖,alpha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則是抑制alpha葡萄糖苷酶的功能,因而消除飯後高血壓的情形,這種藥物一錠要跟食物混在一起才能發揮功效,所以一定要在餐後服用。

藥物的副作用

施用藥物的時候,除了會產生治療疾病的主作用(藥效)之外,還會產生對病患有害的副作用。最理想的藥物當然是完全沒有副作用,只有主作用,但是不可能有這種藥,因為主作用和副作用完全是依據使用者的觀點來決定。

副作用可以分成有害和無害作用,無害作用不會造成問題,而本文所指的副作用則純指有害副作用而言。

引發副作用的原因有二,

1.藥物產生主作用以外的作用

例如治療心絞痛所使用的硝化甘油,服用目的是要擴張冠狀動脈,但是也會造成其他血管擴張而使血壓降低,或是造成頭痛。

三環系抗憂鬱劑專門用來治療憂鬱症,能夠抑制腦內的血清素再吸收受體,改善憂鬱症。三環系抗憂鬱劑會跟神經細胞中的再吸收受體結合,但三環系抗憂鬱劑同時也會跟乙醯膽鹼受體結合,因此引發乙醯膽鹼神經遭到抑制(抗膽鹼作用),造成口渴、便秘、排尿困難等副作用。

服用勃起障礙(ED,electile dysfunction)治療藥,昔多芬(sildenafil,也就是威而鋼)時,如果與硝化甘油、硝酸異山梨醇等降血壓劑併用,會使血壓嚴重降低,有休克的危險。

磷酸二氫可待因可以治療難纏的咳嗽,但是有抑制腸胃蠕動的副作用,所以容易引起便秘。嗎啡是特效止痛藥,但是也有抑制腸胃蠕動的副作用,所以很容易引起便秘,但也有人利用嗎啡的這種特性來治療腹瀉。

2.主作用太強

這種例子很多,例如不小心吃太多藥的時候,或是長期服用高脂溶性的藥物,造成藥物累積在脂肪組織中,或是病患肝臟的藥物代謝能力、腎臟排泄能力降低的時候。至於營養不良者或是老年人,由於血液中血蛋白濃度較低,就算攝取藥量正常,游離型藥物也會比結合型藥物多(有關游離型與結合型藥物說明,請參考本篇),造成體內藥量濃度過高。

舉個具體的例子,失眠的人服用過多苯重氮基鹽類安眠藥之後,由於藥效太強,造成早上睡過頭,或是整天都昏昏欲睡。過量攝取糖尿病治療藥,則是會引起低血糖,造成頭暈目眩。抗血栓劑可以抑制血液凝固,溶化血栓,但過量攝取就會容易出血,這些都是主作用太過強烈的例子。

看完了吃藥時機與藥物的副作用之後,很多人也許會問,那保健食品該怎麼吃呢 ?

之前我們也提到了,吸收率與錠劑或液體這種型態無關,而是與分子大小有關,任何吃進肚子裡的食物都須經過消化作用將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,再經由小腸絨毛吸收後,由血液將營養送至需要的部位,在這個消化的過程中,由於有許多的脢加入了消化作用的反應,會使養分大量耗損,而能被吸收的營養則很有限。因此,分子愈小的保健食品,相對的就不需要經過消化作用,自然可大幅提高吸收率,讓效率發揮到最大。

至於吃保健食品的時機呢 ?

如果單純以小分子的保健食品而言,既然不須經過消化,那麼飯前飯後服用都無所謂,但部份食品可能就得注意了,例如魚油,對於胃弱或是本身有胃疾,如,消化性潰瘍、胃食道逆流等宿疾的人,最好避免空腹食用,以免病情加劇,又或者怕打嗝,或是對味道較敏感的人,如孕婦,也要避免空腹食用,最好是與食物一起進食。不過,目前已有新一代的腸溶配方問世,能夠讓膠囊不被胃酸侵蝕,直達小腸才崩解,不但可以降低上述種種不適,也能讓吸收率更為提高。

另外,B群類的維生素也要避免空腹食用,而脂溶性的營養素如維生素A、D、E、K,葉黃素、beta胡蘿蔔素等,最好都能飯後食用,讓營養溶解在脂肪中提高吸收率。

不過,在這裡小編還是要老話重提,服用保健食品前,得先詢問醫師是否與正在服用的藥物有所影響,要是一股腦的西哩呼嚕吞進去,萬一發生抗詰或加乘作用,病沒醫好,反到引起更嚴重的症狀就得不償失了。


arrow
arrow

    小飛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