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】根據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,於2014年4月21日公佈之「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」
網頁連結:www.fda.gov.tw/upload/133/Content/2014042117495339823.doc
可以清楚地看到
『其他自願標示營養素之誤差允許範圍為大於等於標示值之80%』'
而正常的保健食品含量,標示和實際值應介於 120% ~ 80%之間(正負20%)。
然而在昨天的新聞裡,可以看到彰化縣衛生局把標示合格的四家廠商,都說是有問題的。
反而超標到170%的,才叫「標示合格」!?
【2】另一個話題是「哪個魚油好?進口的還是國產?」
而用來評斷魚油好壞的,竟然只是 Omega-3 的含量,
天啊!這是我們國家的衛生局嗎?
僅用含量來評判東西的好壞,未免太不專業。
就像你把「夜市牛排」跟「茹絲葵牛排」拿來稱重、拿來分析蛋白質含量一樣,
把「中國比亞迪汽車」跟「德國賓士」拿來稱鐵的含量,
最後的結論是差不多???含量都差不多,便宜的不見得比較差???
如果你覺得可笑,本次的魚油含量測試也是相同,
用這些結果,就可以判斷魚油的好壞?這是專業嗎?
飛跑魚油,使用了美國專利小分子魚油,其他產品有用嗎?
飛跑魚油,使用了美國最新專利腸溶膠囊,其他產品有用嗎?
飛跑魚油,在美國雙cGMP認證的藥廠製造,其他產品有嗎?
飛跑魚油,原瓶原裝進口,其他的是嗎?還是進裸錠再來分裝?
每個產品走的路線不同,有的產品走低價路線,所以得盡一切可能壓低成本,
飛跑是相反,我想要把保健食品做到極緻,做到金字塔的頂頂頂端,
最高檔原料、最新專利採用、最高人體生物利用率,這是飛跑追求的方向,
當然,最終的成本也會反映在售價上的!
【3】再者,若考量到人體的吸收率(TG form魚油約 50%, EE form魚油約 20%)
飛跑的FFA form魚油,單顆的吸收量仍然是10支產品中的最高(小分子,幾乎完全吸收)
因此,即便效期快到,飛跑魚油仍然遠優於市售的魚油產品!